一、錨鏈的組成
錨鏈是連接于錨和船體之間的鏈條,用于傳遞和緩沖船舶所受的外力。一根完整的錨鏈由若干節錨鏈通過連接鏈環或連接卸扣連接而成,每節錨鏈由許多鏈環組成。
按鏈環結構分,錨鏈分為有檔鏈和無檔鏈兩種。相同尺寸時,有檔鏈的強度比無檔鏈的大,變形小,且堆放時不易扭纏,故海船上廣泛采用。無檔鏈一般只用于小船。按制造方法分,
錨鏈分為鑄鋼錨鏈、電焊錨鏈和鍛造錨鏈等。用于生產有檔錨鏈的鋼材等級分為·AMl錨鏈鋼、AM2錨鏈鋼、AM3錨鏈鋼三級。AMl錨鏈鋼為鎮靜鋼,AM2、AM3級錨鏈鋼為鎮靜細晶處理鋼。對同一船舶,若選用強度大的鋼材,鏈環尺寸可以適當減小。
錨鏈鏈環按其作用分為普通鏈環、加大鏈環、轉環、鏈端卸扣、鏈端鏈環、末端鏈環和連接鏈環等。鏈環的大小以鏈環的直徑d表示,如圖2-1-8所示。有檔普通鏈環的截面直徑為d,有檔普通鏈環的長度應是鏈環截面直徑d的6倍,寬度B應是d的3.6倍;加大鏈環的長為6.6d,寬為4d;散合式連接鏈環的長為8d,寬為4d。衡量錨鏈強度的標準鏈環是普通鏈環。普通鏈環的直徑是衡量錨鏈強度的標準。
錨鏈的長度以鏈節為單位,我國規范規定每節標準錨鏈長度為27.5m,也有的國家以
25m、20m為一節的。每節錨鏈的環數應為單數。
鏈節之間多以連接鏈環或連接卸扣連接。如用連接鏈環連接各節錨鏈,則連接鏈環的兩端為普通鏈環。如用連接卸扣連接各節錨鏈,則連接卸扣兩端均依次連接末端鏈環(也稱無檔鏈環)、加大鏈環然后再連接普通鏈環以保證強度的平順過渡。
有檔錨鏈主要是由有檔鏈環組成,每根錨鏈由錨端鏈節、中間鏈節、和末端鏈節組成。一根完整的錨鏈由普通鏈環、加大鏈環、末端鏈環、連接鏈環或連接卸扣、轉環、錨卸扣和末端卸扣等組成。
錨端鏈節是錨鏈的第一節,與錨相連。該鏈節中的末端卸扣和錨卸扣的橫銷應朝向錨,即圓弧部分朝向中間鏈節。轉環的環栓應朝向中間鏈節,以減少摩擦和卡阻。設置轉環的目的是防止錨鏈過分扭絞。
末端鏈節是錨鏈的最后一節,與棄鏈器相連。其轉環的環栓也應朝向中間鏈節。
中間鏈節如用鏈接卸扣連接,則連接卸扣的圓弧部分應朝向錨,以避免拋起錨時其通過持鏈輪時產生跳動、沖擊和卡阻。
二、錨鏈的標記
為了在拋起錨時能迅速識別錨鏈松出的長度,在起錨時能掌握錨鏈在水中的長度,在各連接鏈環及其附近的有檔鏈環上作出標記。其方法是:在第一與第二節之間的連接鏈環(或卸扣)前后第一個有檔鏈環的撐擋上繞金屬絲(或白鋼環),并在兩鏈環之間的有檔鏈環上涂白漆,連接鏈環涂紅漆,以此表示第一節。在第二節與第三節之間的連接鏈環前后第二個有檔鏈環撐擋上繞金屬絲(或白鋼環),并在該兩鏈環之間的所有有檔鏈環上涂白漆,連接鏈環涂紅漆,以此表示第二節。余此類推至第五與第六節之間。從第六節與第七節之間的連接鏈環開始,重復第一節至第六節同樣的方法進行標記。最后一至兩節可涂紅或黃漆等醒目標記以作為預示錨鏈將至末端的危險警告,以警惕丟錨。
三、錨鏈的強度與重量估算
錨鏈的強度估算:
Q=548.8d2
式中:Q——有檔錨鏈的破斷強度(kN);
d——鏈環本體直徑(mm)。
單位長度錨鏈的重量估算:
Wc=0.0219d2
式中:Wc——單位長度錨鏈的重量(kg/m);
d——鏈環直徑(mm)。
錨重與鏈重的關系:
Wa=60Wc
式中:Wc——單位長度錨鏈的重量(kg/m);
Wa——每只錨的重量(ks)。
也即每只錨的重量約等于60m錨鏈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