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錨的種類與特點
錨的種類較多,按其結構和用途,可分為有桿錨、無桿錨、大抓力錨和特種錨等。在商船上普遍采用的船首錨(bowanchor)均為無桿錨,而船尾錨(stemanchor)有時采用有桿錨或燕尾錨。
1.有桿錨
有桿錨(stockedanchor)也稱海軍錨,如圖a所示。在結構上其錨桿和錨爪為一澆鑄整體,錨爪固定不會轉動,錨爪折角約為35º,在錨桿上有一固定或可折的橫桿。拋錨時,一爪入土,另一爪向上翹出,橫桿促使錨爪順利抓人土,錨爪入土后橫桿起穩定錨的姿態的作用。該類錨的特點是結構簡單,抓重比(錨產生的抓力與錨重之比)大,一般為4—8,最大可達12,
抓底穩定性較好。但它操作不便,上翹的一爪在船舶旋回時容易纏住錨鏈,在淺水錨地該爪易刮壞船底;拋起錨作業和收藏不太方便。故這種錨不宜用作商船首錨,僅可作尾錨或備錨。— 般多用于小船與帆船。
2,無桿錨
無桿錨(stockless anchor)又稱山字錨,如圖所示。包括銷子和轉軸在內的普通無桿錨的錨頭總重量應不小于該錨總重量的60%。目前商船上普遍使用的無桿錨多為霍爾錨(圖a)與斯貝克錨(圖b)。這種錨的錨干與錨爪分別鑄造,沒有橫桿。錨爪和錨冠可以繞穿過錨干下端孔的銷軸轉動,錨干與錨爪的折角約為45º,錨冠兩側的突出部分稱助抓突角,用于在錨鏈拉力作用下使錨爪轉動而嚙人土中。抓土時兩爪同時人土,抓重比為2.5—4,最大不超過8。由于無桿錨結構簡單,拋起錨作業和收藏方便,故適宜用作首錨,但其抓力較小,而且在轉流時容易耙松泥土而引起走錨。
霍爾錨是無桿錨的一種。斯貝克錨是霍爾錨的改良型,收錨時其錨爪自然向上,并且一接觸船殼即翻轉,不會損傷船殼板。
尾翼式錨(圖c)是我國研制的新型無桿錨。其結構特點是助抓突角寬厚,錨頭重心低;其操作特點是人土阻力小,入土性能和穩定性好,抗浪擊,容易沖洗干凈。其抓力、穩定性等各方面性能均優于霍爾錨和斯貝克錨,更符合商船對船用錨的多方面性能要求,已在船上應用。
3.大抓力錨
大抓力錨(holdingpoweranchor)(圖)的抓重比大。其特點是錨爪寬且長、嚙土深、穩定性好從而獲得較大的抓力。分有桿大抓力錨與無桿大抓力錨。
有桿大抓力錨結合了有桿錨和無桿錨的優點,為有桿轉爪錨,在其錨頭處設有穩定桿,以保證錨抓底的穩定性,這種錨一般只是用于較松軟底質,而且收藏不便,所以適宜于工程作業船和小船。例如,丹福斯錨(也稱燕尾錨),其錨爪可前后轉動各約30º,抓重比一般大于10,多用于工程船舶;又如,史蒂文錨,其錨爪短而面積大,而且其錨爪的最大轉角可由裝在錨桿上的可移動鍥快調節,以適應多種底質,其抓重比可達17—34,F多用于石油平臺的定位錨。用大抓力錨作首錨時,錨重量大多可以取相應普通錨重的75%即可。
無桿大抓力錨由無桿錨發展而來,它改良了無桿錨的助抓突角和錨爪。例如,英國研制的AC-14型錨,它設有極厚實并且寬大的穩定鰭,有很好的穩定性,嚙土迅速,對各種底質的適應性強,抓重比高達12—14,常用于超大型船或水線以上面積較大的滾裝船上作首錨。由荷蘭研制的波爾錨也是大抓力錨的一種,其錨爪平滑而鋒利,適應各種底質,穩定性好,拋起錨以及收藏方便,抓重比為6左右,可作大型船的首錨或工程船的定位錨。
4.特種錨
特種錨的形狀與普通錨不同,以適應其特殊用途。如浮筒、浮標、燈船和浮船塢等永久性系泊用錨,有螺旋錨、傘形錨、單爪錨以及供破冰船用的冰錨(圖)。
二 錨的結構與要求
1.結構
以常用的霍爾錨為例(參見圖2-1-5a),錨由錨干、錨體和軸銷組成。錨干上下均有孔,錨干上部的孔連接錨卸扣,錨干下部的孔由銷軸與錨體相連。錨體由鑄成整體的兩個錨爪與錨冠組成,錨冠中有孔可使錨干穿過,孔內有兩個半圓形凹槽,銷軸可以在槽內轉動。為防止錨干及銷軸從錨冠脫出,用兩個橫銷銷住,并用電焊將橫銷與錨冠焊死。錨冠兩側的突出部分稱助抓突角。使錨爪容易嚙人土中。
2.要求
錨的結構形式應保證在一定錨重下,盡可能具有最大的抓力,拋錨時能迅速嚙人各種底質中,起錨易出土,操作簡便,收藏方便,結構堅固和成本低等優點。
|